四三、附会

作者:陆侃如 牟世金
《附会》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三篇,主要是论述整个作品的统筹兼顾问题。所谓“附会”,分而言之,“附”是对表现形式方面的处理,“会”是对内容方面的处理。但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本篇强调的是“统文理”,所以,虽有“附辞会义”之说,并未提出分别的要求或论述。本篇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附会”在写作中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刘勰强调,“附会”的工作,就像“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一样重要。他认为构成作品的情志、事义、辞采和宫商四个部分,情志是最主要的,其次是表达情志所用的素材(事义),辞采和音节虽是更次要的组成部分,但和人必有肌肤、声色一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首先明确这个原则,才能轻重适宜地处理好全篇作品。
第二部分论“附会”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复杂情况。刘勰要求作者从大处着眼,有全局观点。在处理创作的具体问题时,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分别对待;但在考虑全篇时,就不能只注意到枝节问题而顾此失彼。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既不应轻率,也不必迟疑,只要掌握了写作的基本道理,就如弹琴驾车,“并驾齐驱”,而又运用自如。
第三部分论“附会”的作用。刘勰举汉代倪宽和三国钟会的故事,生动地论证了“附会”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是否善于“附会”的巨大区别。最后提出,必须写好一篇作品的结尾,使之“首尾相援”,才能达到“附会”的理想地步。本篇所提出的“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是刘勰的重要文学观点之一;不仅是进行“附会”的原则,也是整个文学创作的原则。这种以人体所作比喻,既明确了作品各个部分的主次地位,也说明了各个部分在作品中的不同作用和相互关系。

(一)
何谓“附会”1?谓总文理2,统首尾,定与夺3,合涯际4,弥纶一篇5,使杂而不越者也6。若筑室之须基构7,裁衣之待缝缉矣8。夫才量学文9,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10,事义为骨髓11,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12;然后品藻玄黄13,摛振金玉14,献可替否15,以裁厥中16:斯缀思之恒数也17。凡大体文章18,类多枝派19;整派者依源20,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21,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22,贞百虑于一致23。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24;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25。扶阳而出条26,顺阴而藏迹27;首尾周密,表里一体28:此附会之术也。夫画者谨发而易貌29,射者仪毫而失墙30;锐精细巧31,必疏体统32。故宜诎寸以信尺33,枉尺以直寻34,弃偏善之巧35,学具美之绩36:此命篇之经略也37。〔译文〕
什么叫做“附会?”就是指综合全篇的条理,使文章首尾联贯,决定写进什么和不写什么,把各部分都融合起来,组织成一个整体,做到内容虽复杂,但层次还是很清楚。这就好比建筑房屋必须注意基础和结构,做衣服也少不了缝纫的工作一样。有才华的青年学习写作,应该端正文章的体制。必须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体,好比人的神经中枢;其次是体现其思想感情的素材,好比人体的骨骼;再次是辞藻和文采,好比人的肌肉皮肤;最后是文章的声调音节,好比人的声音。明确了这几点,然后像画家调配色彩,乐师安排音节一样,适合的就选用,不适合的就删去,以求做到正好得当:这就是构思写作的普遍法则了。一般说来,文章像树木有许多枝叶,江河有许多支流似的;整理支流的必须依照江河的主流,整理枝叶的必须遵循树木的主干。所以,在写作上整理作品的文辞和内容,也应该提纲挚领,把许多不同的途径都会合成一条道路,把各种不同的思绪都统一起来;使内容虽丰富而不至次序颠倒,文辞虽繁多而不至纷如乱丝。文章中有些应该突出,像树木在阳光下枝条招展;有些应该略去,像树木在阴暗处枝叶收敛。总之,要使全篇自首至尾都完整周密,内容和形式紧紧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附会”的方法了。但是假如画师画像只注意毫发,便反会使容貌失真;假如射手只看准一小点,便会注意不到大片的墙壁。所以,应该舍去一寸来注重一尺,放弃一尺来舒展八尺;也就是说,应该牺牲文章中枝节性的小巧,而争取全面美好的功绩:这才是创作的主要方法。
〔注释〕
1 附:指文辞方面的安排。会:指内容方面的处理。
2 文理:这二字在本书中一般指写文章的道理,此处据上下文意,应指文章的条理。
3 与夺:即取舍。
4 涯际:指文章的各个部分。
5 弥纶:综合组织的意思。弥:弥缝。纶:经纶。
6 越:逾越,这里指文章层次的互相侵越。
7 基:建筑的基础。构:结构。
8 缉:缝得细密。
9 才量:王利器校作“才童”。才童指有才华的青年。译文据“才童”。
10 神明:指人身最主要的部分,如神经中枢。
11 事义:文章中讲到的事情及其意义,也就是写作时所用的素材。骨髓:《太平御览》卷五八五引作“骨鲠”。《辨骚》篇所说“骨鲠所树,肌肤所附”,和此处“骨鲠”、“肌肤”并用正同。
12 宫商:五音中的两种,常用以代表五音,这里指文章的音节。
13 品藻:品味评量。玄:黑赤色。
14 摛(chī痴)振:发动。金玉:指钟磐一类的乐器。《原道》:“必金声而玉振。”
15 献可:选用合适的东西。献:进。替否:丢掉不合适的东西。替:弃去。
16 裁:判断。厥:其。中:恰当。
17 缀思:即构思。数:方法。
18 大体:这里有大概的意思。
19 派:水道的支流。
20 整:和下句“理”字意同,都是整理的意思。
21 附辞会义:刘逵《三都赋序》:“傅辞会义,抑多精致。”(《晋书·左思传》)傅同附。
22 涂:同途,途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23 贞:正,使之正。
24 乖:不合。
25 棼(fén焚):纷乱。
26 扶:沿着。阳:日光。条:小枝。
27 阴:暗处。崔骃《达旨》:“故能扶阳而出,顺阴而入,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后汉书·崔骃传》)
28 表里:指事物的两个方面,这里指作品的内容(“里”)和形式(“表”)。
29 易:改变。
30 仪:审视。毫:毛发。《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高诱注:“谨悉微毛,留意于小,则失其大貌;仪望小处而射之,故耐(能)中。事各有宜。”刘勰的用意与此解略异。
31 锐精:集中精力,注意推敲。
32 疏:忽视。体统:主体,总体。
33 诎(qū驱)寸以信(shēn申)尺:《太平御览》卷八三○录《尸子》:“孔子曰:诎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为之者也。”诎:屈,缩短。信:通伸,舒张。
34 枉尺以直寻:《孟子·滕文公下》:“《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在尺宜寻,犹屈己一见诸侯,而可以致王霸,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35 偏善:指片面的、无关全局的小巧。
36 具:即俱,有完备的意思,和上句“偏”字相对。绩:功绩。
37 命篇:写作成篇。经略:计谋,这里指写作的巧妙。
(二)
夫文变多方1,意见浮杂;约则义孤2,博则辞叛3;率故多尤4,需为事贼5。且才分不同6,思绪各异7;或制首以通尾8,或尺接以寸附9;然通制者盖寡10,接附者甚众11。若统绪失宗12,辞味必乱;义脉不流13,则偏枯文体14。夫能悬识腠理15,然后节文自会16,如胶之粘木,豆之合黄矣17。是以驷牡异力18,而六辔如琴19;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20:驭文之法21,有似于此。去留随心,修短在手22;齐其步骤,总辔而已。
〔译文〕
作品的变化没有一定,作家的心意和见解也比较复杂;如果说的太简单,内容就容易单薄;如果讲的太繁多,文辞便没有条理;写得潦草,毛病便多;但过分迟疑,也反而有害。且各人的才华不同,思路也不一样;有的能从起头连贯到尾,有的则是枝枝节节地拼凑;可惜能够首尾贯通的作者很少,而逐句拼凑的作者却较多。如果文章没有重心,辞句的意味必将杂乱;如果内容的脉络不通畅,整篇作品就板滞而不灵活。必须洞悉写作的道理,才能做到音节和文采自然会合,就像胶可粘合木材,豆可配合脾脏一样。所以,四匹马用力不同,但在一个会驾车的人手里,六条缰绳可以像琴弦的谐和;不同的车轮向前进行,而车辐都统属于车毂。驾驭写作的方法,也与此相似。或取或舍,决定于作者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掌握在作者的手里。只要控制住总的缰绳,步调便可一致了。
〔注释〕
1 多方:《太平御览》卷五八五作“无方”,与《通变》篇“变文之数无方”用法相同,译文据“无方”。方:常。
2 约:简单。
3 叛:乱。
4 率:草率。尤:过失。
5 需:迟疑。贼:害。《左传·哀公十四年》:“子行抽剑曰:‘需,事之贼也。’”杜预注:“言需疑则害事。”
6 分(fèn愤):本分。才分:指各人写作才能的特点。
7 绪:端绪。
8 首、尾:指一篇作品的始末。
9 尺、寸:指一篇作品的一段、一句。
10 通制:即上句“制首以通尾”的意思。
11 接附:即上句“尺接以寸附”的意思。
12 失宗:指文章缺乏重心,主次不分。
13 义脉:以人体的气脉喻文章内容的脉络。流:流通,流畅。
14 偏枯:病名,即半身不遂。《黄帝内经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偏枯。”这里用以喻作品的脉络阻塞。
15 悬:高远。腠(còu凑)理:肌肉的纹理,这里借以指写作的道理。《黄帝内经素问·风论》:“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16 节文:指音节和文采,即第一段所说“品藻玄黄,摛振金玉”两个方面。
17 豆之合黄:《太平御览》卷五八五录作“石之合玉”,按本篇多以人体为喻,这一段中所用“偏枯”、“腠理”等,都是古代医学用语(已详见上注),“豆之合黄”亦同。《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指脾病宜食大豆等,也就是说,大豆等适合于色黄的脾。
18 驷(sì四):一车四马。牡(mǔ母):指雄性的马。
19 辔(pèi配):马缰绳。如琴:和谐如奏琴。琴声由若干弦组成,但能弹奏得很和谐。
20 毂(gǔ古):车轮的中心圆木。辐(fú扶):车轮上车轴和车轮相连接的辐条。
21 驭文:指写作。驭:驾御。《诗经·小雅·车舝(xiá辖)》:“四牡騑騑(fēi非),六辔如琴。”郑笺:“其御群臣,使之有礼,如御四马騑騑然;持其教令,使之调均,亦如六辔,缓急有和也。”
22 修短:指多写或少写。修:长。
(三)
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1,拙会者同音如胡越2。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此已然之验也3。昔张汤拟奏而再却4,虞松草表而屡谴5,并理事之不明,而词旨之失调也。及倪宽更草6,钟会易字7,而汉武叹奇8,晋景称善者9,乃理得而事明,心敏而辞当也。以此而观,则知附会巧拙,相去远哉!若夫绝笔断章10,譬乘舟之振楫11;会词切理12,如引辔以挥鞭。克终底绩13,寄深写远14。若首唱荣华15,而媵句憔悴16,则遗势郁湮17,余风不畅18,此《周易》所谓“臀无肤19,其行次且”也20。惟首尾相援21,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
〔译文〕
所以一个善于安排文辞的人,就能把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得像肝和胆一般密切;但是一个不善于安排内容的人,却会把本来相联系的事物写得像胡和越那么互不相干。有时修改一段文章比写全篇还艰难,换一个字比改写一句还麻烦,这是已有经验证明的了。如西汉时张汤写了奏章,却一再被退回;三国时虞松写了章表,却几次受到斥责:那是因为讲的道理和事情都不够明确,文辞和意旨也不协调。后来倪宽替张汤作了改写,钟会代虞松改了几个字,于是汉武帝刘彻对张汤所改的特别赞叹,晋景王司马师对钟会的改动也很满意:那是因为道理说得恰当,事情写得清楚,文思敏锐而文句妥善。由此看来,就知道是否善于“附会”,在写作上相差那么遥远!至于推敲文句,好比乘船时划桨;用文辞配合内容,就像拉着缰绳来挥动鞭子。必须通篇都安排得成功,才能表达得深而且远。如果开端写得很好,而后面却差得太远,那么作品收尾的文势便将窒塞,作品的感染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如《周易·夬卦》中说的:“臀部没有皮肉,走路就不快。”只有全篇首尾呼应,关于文辞和内容的安排,才可说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注释〕
1 善附:善于附辞。这句虽然讲文辞方面,下句虽然讲内容(“拙会”)方面,但“附”与“会”是互文足义,其“善”的是“附会”,其“拙”的也是“附会”。旨:意旨,指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
2 同音:和谐的音节,这里比喻关系密切的事物。胡:指北方。越:指南方。《比兴》篇曾说:“物虽胡越,合则肝胆。”
3 已然:过去已是如此。下文即举具体例证说明。
4 张汤:汉武帝时的廷尉(最高司法官)。拟:起草。却:退。《汉书·倪宽传》:“时张汤为廷尉,……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以为掾。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倪宽。上曰:‘吾固闻之久矣。’”
5 虞松:三国魏的中书令(掌管机密文书的长官)。谴:谴责,批评。《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世语》:“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再呈辄不可意,命松更定。以经时,松思竭不能改,心苦之,形于颜色。会(钟会)察其有忧,问松。松以实答。会取视,为定五字。松悦服,以呈景王。王曰:‘不当尔邪,谁所定也?’”
6 倪宽:张汤的僚属。更:改。
7 钟会:三国时魏的司徒(最高行政首长之一)。易字:换了几个字。
8 汉武:汉武帝刘彻。
9 晋景:晋景王司马师。
10 绝笔断章:指在字句上决定取舍。绝、断:都是裁决的意思。
11 楫(jí吉):划船的桨。
12 切:切合。理:作品中讲的道理,这里泛指内容。
13 克:能。底:及。
14 寄:寄托。写:抒写。
15 首唱:指一篇的开端。荣华:草木的花,这里指文章的开头写得较好。
16 媵(yìng映):陪嫁的人或物。这里指作品的结尾部分。憔悴:和上句“荣华”相反,指枯萎。《淮南子·说林训》:“有荣华者,必有憔悴。”
17 遗:和下句的“余”略同,都指作品的结尾。郁湮(yān烟):阻塞。
18 风:指作品对读者的教育和感染的力量。
19 臀(tún囤):人或动物身体后部两股上端与腰相连的部分。
20 次且(zījū资居):同“趑趄”,行走困难。这里所引两句,是《周易·夬(guài怪)卦》中的原话。
21 首尾相援:前后互相照应。
(四)
赞曰:篇统间关1,情数稠迭2。原始要终3,疏条布叶4;道味相附5,悬绪自接。如乐之和6,心声克协7。〔译文〕总之,篇章的全面安排是不容易的,内容的种类也十分繁杂。作者必须从头到尾,把一枝一叶都布置得很恰当;只要内容能布置妥帖,思绪自然可连贯起来。就像乐曲必须和谐一样,作者内心的话也都要配合得协调。
〔注释〕
1 篇统:指文章层次的安排。统:统绪。间关:《汉书·王莽传下》:“王邑昼夜战,罢(疲)极,士死伤略尽。驰入宫,间关至渐台。”颜师古注:“间关,犹言崎岖展转也。”刘勰用以指艰难。
2 情数:指内容多种多样。《神思》:“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稠(chóu绸)迭:繁多,复杂。稠:多而密。
3 原:追溯。要(yāo邀):约会,这里有联系的意思。《周易·系辞下》:“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4 疏:疏通。
5 道味:指作品中体现的道理、意味。
6 如乐之和:《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7 心声:表达思想的语言,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

典籍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词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2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