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五 十

作者:王溥
尊崇道教武德三年五月。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一老叟。乘白马朱鬣。仪容甚伟。曰。谓吾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岁。高祖异之。乃立庙于其地。干封元年三月二十日。追尊老君为太上元元皇帝。至永昌元年。却称老君。至神龙元年二月四日。依旧号太上元元皇帝。至天宝二年正月十五日。加太上元元皇帝号为大圣祖元元皇帝。八载六月十五日。加号为大圣祖大道元元皇帝。十三载二月七日。加号大圣高上大道金闕元元皇帝。
开元二十九年正月。河南採访使汴州刺史齐澣奏。伏以至道冲虚。生人宗仰。未免鞭挞。孰瞻仪型。其道士僧尼女冠等。有犯。望准道格处分。所由州县官。不得擅行决罚。如有违越。请依法科罪。仍书中下考。敕旨。宜依。五月。上梦元元告以休期。因令图写真容。分布天下。
天宝元年正月七日。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元元皇帝降於丹凤门之通衢。告赐灵符。在尹喜之故宅。上遣使就函谷故关令尹喜台西得之。於是置元元皇帝庙於大寧坊西南角。东都置於积善坊临淄旧邸。庙初成。命工人於大白山砥石为元元皇帝圣容。又採白石为元宗圣容。侍立於元元皇帝之右。衣以王者兗冕之服。又于像东设立白石。为李林甫陈希烈像。林甫犯事。又改刻石为杨国忠代焉。至德中。克復上都。尽毁瘞之。
其年二月二十日。敕曰。古今人表。元元皇帝升入上圣。自今已后。每有荐新。先献元元庙。其缘告享所奏乐。宜令所司详定奏闻。并差宗正寺官一员。及差户洒埽。两京崇元学。各置博士助教一员。学生一百人。资荫正同国子学例。每祠享所齐郎。便以学生充当。其年五月。宰臣奏。两京及诸郡崇元学生。准开元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制。前件举人。合习道德南华通元冲虚四经。又准天宝元年二月二十九日制。改庚桑子为洞灵真经。准请条补。崇元学生亦合习读。其洞灵真经。人闲少本。臣近令诸观寺寻访。道士全无习者。本既未广。业实难成。并通元冲虚二经。亦恐文字不定。元教方闕。学者宜精其洞灵等三经。望付所司。各写千卷。较定讫。付诸道採访使颁行。其贡举司及两京崇元学生。亦望各付一本。今冬。崇元学生望且准开元二十九年正月詔条考试。其洞灵真经等。请待业成后准试。从之。其年六月敕。大道先於两仪。天地生於万物。是以圣哲之后。咸竭其诚\。今后应缘国家制命。表疏簿书。及所试制策文章。一事已上。语指道教之事。及天地干坤之字者。並一切平闕。宜宣示中外。
其年九月二十五日敕。两京元元庙。改为太上元元皇帝宫。天下准此。至二年三月十二日制。圣祖所理。本在诸天。將欲降灵。固宜取象。况惟帝号。岂可名宫。其在京元元宫宜改为太清宫。东都改为太微宫。天下诸郡改为紫极宫。
二年二月敕。两京元元宫。及道院等。宜委崇元馆大学士都检校。务在精修。勿令喧杂。仍不更隶宗正。其道士等名籍。任依常式。
其年三月十一日敕。古之制礼。祭用质明。义既取於尚幽。情实缘於既没。我圣祖澹然常在。为道之宗。既殊有尽之期。须展事生之礼。自今已后。每圣祖宫有昭告。宜改用卯时已前行礼。四载四月十七日敕。比太清宫行事官。皆具冕服。及奏乐未易旧名。并告献之时。仍陈策祝。既非事生之礼。皆从降神之仪。且真俗殊伦。幽明异数。理有非便。亦在从宜。自今已后。每太清宫行礼官。宜改用朝服。兼停祝版。改为青词于纸上。其告献辞。及新奏乐章。朕当別自修撰。仍令所司具议仪注奏闻。
十三载正月十二日。令有司每至春日。则修荐献上香之礼。仍永为常式。
上元二年正月。置漆园监官生员。
兴元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詔以太常卿亚上香。光禄卿终上香。改三礼拜为再拜。
贞元元年正月二日。敕荐享太清宫。亚献太常卿充。终献光禄卿充。仍永为常式。
元和九年二月。內出道教神仙图像经法九轝。以赐兴唐观。
长庆二年五月敕。诸色人中。有情愿入道者。但能暗记老子经。及度人经。灼然精熟者。即任入道。其度人经。情愿以黄庭经代之者。亦听。宣令所司。具令立文状条目。限降诞月內投名请试。今年十月內试毕。
宝歷元年。上有事于南郊。將謁太清宫。长安县主簿郑翦时主役于御院。忽于县之西隅。见一白衣老人云。此下有井。正道真皇帝过路。汝速识之。不然罪在不测。翦惶惧。领役人修之。其处已陷数尺。命发之。则古井存焉。惊顾之际。已失老人所在。始悟神告。默不敢告。展转传布。功德使护军中尉刘宏规。以事上闻。上既至宫朝献毕。赴南郊。于宫门驻马。宰臣及供奉官。于马前蹈舞称贺。遂命翰林学士兵部侍郎韦处厚撰记。令起居郎柳公权书石。寘于井之上。以表神异。其名曰圣瑞感应记。乃赐翦緋鱼袋。
会昌元年二月十五日敕。元元皇帝降诞日。近览天宝二年敕。我圣祖澹然常在。为道之宗。既殊有尽之期。须展事生之礼。今太清宫荐告。皆用朝謁之仪。即降诞昌辰。理难停废。宜改为降神圣节。休假百官。庶表貽谋\之庆。以申严敬之诚\。
其年六月。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內。于三殿造九天道场。便令上食供食。驾幸三殿九天坛道场受籙。
其月。右拾遗王哲进状。请度进士明经为道士。不从。
其月。左补闕刘彦謨諫求仙事。贬河南府户曹参军。
二年十一月。以道士赵归真为归道门两街都教授博士。时。武宗志学神仙。归真乘间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宜尽去之。帝然之。乃澄汰天下僧尼。五年九月。敕取东都宏圣寺。改修太微宫。
其年十月。敕传度道门法籙归衡岳道士刘元靖。可加银青光禄大夫。充崇元馆学士。仍赐号广成先生。
其年十一月。东都留守奏。太微宫毕。元元馆真容。即欲移就。元宗真像。便合从迁。伏以圣祖尊崇。严奉须备。移动之日。宜择良辰。伏乞天恩。降敕有司择日。奉敕。宜令所司择日闻奏。
六年十月。中书门下奏。东都新置太微宫初成。元元皇帝玉圣容。元宗肃宗玉真容。今已就位。望差右散骑常侍裴泰章充使荐献。从之。其年九月。衡岳道士赐紫刘元靖奏。皇帝十月十五日授三洞法籙。请禁断屠钓。百司不决死刑。伏请宣下。敕旨。从之。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禁断。
大中元年二月。道门威仪?元表。赐諡通元先生。
观龙兴观崇教坊。贞观五年。太子承干有疾。敕道士秦英祈祷\。得愈。遂立为西华观。垂拱三年。改为金台观。神龙元年。又改为中兴观。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復改为龙兴观。
昊天观全一坊地。贞观初。为高宗宅。显庆元年三月二十四日。为太宗追福。遂立为观。以昊天为名。额高宗题。
东明观普寧坊。显庆元年。孝敬升储后所立。
宏道观尽一坊地。本修仁坊。旧有隋国子学。及右屯卫大將军麦铁杖宅。显庆二年。尽併一坊为雍王第。王升储后。永隆元年八月。立为观。
太平观大业坊。本徐王元礼宅。太平公主出家。初以颁政坊宅为太平观。寻移于此。公主居之。时颁政坊观改为太清观。
光天观务本坊。本司空房元龄宅。景龙二年闰九月十三日。韦庶人立为观。名翊圣观。景云二年。改为景云女冠观。天宝八载。改为龙兴道士观。至德三载。改为光天观。
景云观修业坊。景龙二年。韦庶人立为翊圣观。景云元年。改名景云观。景龙三年四月。大理少卿卢怀慎上疏曰。伏准去年闰九月十三日敕。宜于两京及荆扬益蒲等州。各置景云翊圣等观。图样內出。候农隙起作者。近闻所在。已有起作。率计一观。將数万功。併而言之。为役凡几。日计未见其损。岁终或受其弊。谨据元敕。重人遵道。式稽老氏无为者。养神亦何在其速就哉。又月令云。日短至。可以伐木。今孟夏而採斫林藪。夭害昆虫。既违顺时之宜。且非好生之义。夫修建塔庙。不在朝夕。务兹稼穡。如救水火。安可急其所闲。有妨农要。伏望天恩。重申前敕。使移此功力。咸勤播殖。待及有秋。式遵揆日。又诸州申请。欲用当处官钱。既违成规。亦不可允。
景龙观崇仁坊。本申国公高士廉宅。西北方金吾卫。神龙元年。併为长寧公主宅。韦庶人败后。遂立为观。仍以中宗年号为名。
福唐观崇业坊。本新都公主宅。景云元年。公主子武僊官出家为道士。立为观。
金仙观辅兴坊。景云元年十二月十七日。睿宗为第八女西寧公主入道立为观。至二年四月十四日。为公主改封金仙。所造观便以金仙为名。
玉真观辅兴坊。与金仙观相对。本工部尚书竇诞宅。武后时为崇先府。景云元年十二月七日。为第九女昌隆公主立为观。二年四月十日。公主改封玉真。所造观便以玉真为名。諫议大夫宁悌原曰。臣观老尚虚无。释崇寂灭。义极幽元之旨。思游通方之外。故入道流者。则虚室生白。静虑元门。该释教者。则春池得宝。澄心静域。然后法贯群有。道垂兼济。过此以往。莫非邪教。其鬻贩先觉。诡饰浮言。以复殿为经坊。用层台为道法。皆无功於元虑。诚\有害於生人。梁武靡报於前。先朝殷鉴非远。咸耳目所接。黎元愤咎。伏以公主入道。京城置观。虽昭报之诚\。有切於天旨。而社稷之计。难踰於安人。若使广事修营。假饰图像。尽宇內之功力。倾万国之资储。为福则靡效於先朝。树怨则取谤於天下。又自隋室以降。寺观已多。禪定东明之域。足受緇黄之眾。更为建立。罕见其宜。后失请收。前弊未远。上览而善之。
景云二年。金仙玉真二公主入道。制各造一观。左散骑常侍魏知古諫曰。陛下为公主造观。將树功德。以祈福祐。季夏之月。兴土功。犯时令。欲益反损。何功德之有焉。况两观之地。皆百姓之宅。卒然逼迫。令其转移。扶老携幼。投窜无所。剔椽发瓦。吁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摇摇。眾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何以安之。臣愚必以为不可。伏愿俯顺人心。仰稽天意。降德音。下明敕。速罢力役。收之桑榆。则天下幸甚。吏部员外郎崔蒞上奏曰。伏承陛下缘两公主造观。可为尊德敬道矣。割慈忍爱。上为七圣崇福。下为万邦作因。岂不愿神力潜资。灵功密祐。社稷永固。宗庙长存者乎。臣谓功夺其成。凶与其败。寧邦致乱。修福招殃。何则。季夏事殷。时多禁忌。斩木发土。移石开山。非直苦人。必是伤物。欲益反损。求安乃危。臣知其否。未见其可。然则救犯不暇。何福助之有焉。且季夏者。土德正王之月。炎阳方暑之月。草木茂盛之月。昆虫繁育之月。天地郁蒸之月。黍稷锄耨之月。夫土德正王之月。不可发泄地气。恐犯时禁。则必有天殃。有天殃则人心不附。祸乱作矣。炎阳方暑之月。不可兴动版筑。恐致霖潦。必无成功。无成功则人力不存。怨望结矣。草木茂盛之月。不可以斩伐山林。恐非坚实。则速蠹败。速蠹败则人劳不衷。奖劝阻矣。昆虫繁育之月。不可以穿凿原隰。恐乖惻隱。乖惻隱则必生灾变。生灾变则人业不安。逃亡眾矣。天地郁蒸之月。不可以徭役丁夫。恐为痁癘。则必多夭枉。多夭枉则人情不乐。风俗离矣。黍稷锄耨之月。不可以妨夺农桑。恐伤禾稼。则必闕岁计。闕岁计则食用不足。盗贼\聚矣。行此六者。谓之六殃。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人。传曰。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又曰。凡土功。龙见而兴。务成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此言功作从时者。所以顺於天地也。诗曰。定之方中。作为楚宫。此言宫室合时也。礼曰。季夏之月。树木方盛。无有斩伐。无摇养气。不可以兴土功。妨农事。则有天殃。违此四者。谓之四犯。陛下营两观而降六殃。损万人而招四犯。欲將致理。不亦难乎。臣望顺时从人。休功罢役。候定中以建事。占水正而修栽。所冀天地鬼神降福。臣闻汉明帝永平三年。夏大旱。是时大起宫室。尚书仆射鍾离意。免冠上疏曰。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政不节耶。使人疾耶。宫室营耶。女謁盛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窃见此宫大作。人失农时。此所谓宫室营也。自古非苦宫室小狭。直患人不安寧。须应天心。请罢劳役。帝善而从之。诸作减省。即日澍雨。今者虽非宫室起功。终是观寺兴造。伏望俯从臣请。待冬初。庶得伐木各宜。役功无犯矣。必以天文征应。神理须然。用厌禨祥。事资兴建。与其积怨伤国。孰若施恩养人。往者。宋景一言。荧惑犹能退舍。但今陛下从諫。凶咎定不为灾。中书舍人裴漼上疏曰。臣按礼记春秋。月令曰。无聚大眾。无起大役。不可兴土功。恐妨农事。若号令乖戾。役使不时。则人加疾疫之危。国有水旱之变。此五行之必应也。今自春將夏。时雨愆期。下人忧心。莫知所出。陛下虽有哀矜之旨。两都仍有寺观之作。时旱之应。实此之由。且春令告期。东作方始。正是丁壮就功之日。而土木方兴。臣恐所妨尤多。所益甚少。耕夫蚕妾。飢寒之源。故春秋庄公三十年。冬不雨。五行传以为不时作南门。劳人兴役。伏望陛下降明詔。发德音。顺天时。副人望。两京公私营造。及诸司市木。並请且停。则苍生幸甚。右补闕辛替否上疏曰。正往见明詔。自今已后。一依贞观故事。且贞观之时。岂有今日之造寺营观。加僧尼道士。益无用之劳。行不急之务。而乱政者也。臣闻出家修道。不参人事。专其身心。以虚淡为高。以无为为妙。依两卷老子。视一躯天尊。无欲无营。不损不害。何必璇台玉树。宝像珍龕。使人困穷。然后为道哉。伏愿陛下以两观之财。为公主贷贫乏。填府库。则公主之福德无穷矣。不然。臣恐下人怨望。不减于前朝矣。太极元年四月十七日制。为金仙玉真出家造观。报先慈也。外议不识朕意。书奏频烦。將为公主所置。共造两观宜停。其观便充金仙玉真公主邑司。令竇怀贞检校所有财物。瓦木一事已上。附公主邑司收掌。朕別更创造。终不烦劳百姓。此度修营。公私无损。若有干误。当寘严刑。大理少卿韦凑上表曰。臣窃计即时库物。如此日常用。备支一世。殊恐不足。而观寺兴功。土木所料。动支鉅万。更空竭之。必不支一世矣。今所造观寺者。盖谓为善造福。將以禳害延祥也。以臣寡闻。稽诸史策。人君修德。有异于是。昔殷太戊时。桑谷合生于朝。七日大拱。太戊问于伊陟。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其修德。太戊惧。早朝晏退。务抚百姓。三年。远方重译而至者十六国。桑谷自枯死。殷道中兴。此岂由造寺观哉。宋景公时。荧惑守心。公召子韦而问焉。子韦曰。祸当君。虽然。可移於宰相。公曰。宰相所与理国家也。无宰相谁乃为之理乎。曰。可移於人。曰。人死。寡人將谁为君乎。曰。可移於岁。曰。岁飢饉。人必死。为人君而杀其人。谁以我为君乎。韦曰。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荧惑必三徙舍。舍行七星。星当一年。君延年二十一矣。果如子韦之言。此由仁发於衷。亦非造寺观也。且修德者。躋仁寿於万姓。不徇私於一己。任忠直。退諂諛。轻其赋。省其役也。自陛下御极。修之久矣。何灾不禳。何祥不至。而欲忽生灵之命。崇栋宇於空祠。適足妨名。何益圣德。此臣窃为陛下不取也。况道德之崇兴者乎。元元皇帝其经曰。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又曰。我好静而人自正。我无事而人自富。又曰。人之飢。以其上食税之多。人之难理。以其上之有为。以皆抱素守真。薄己厚物。轻税节用。清净无为之旨也。今欲困人病国。峻宇雕墙。思竭班输。饰穷壮丽。以希至道。其可得乎。次有驾鹤登天。驂龙上汉。玉京金闕。自建於神功。紫府清都。不资於人力。广为廊廡。又何益哉。近古修黄老术者。汉之文景。岂造观乎。寡欲清心。爱人省费。此得之矣。臣伏见敕停西观。以救农时。可谓为得矣。今承使司市木仍旧。又太清观內所费不停。诸观修营。见將钱物。农工所急。虽軫皇情。国用將空。未闻天听。度支一失。天下不安。臣忝职司。敢忘寧寢。竇怀贞族弟詹事府司直维金。先谓怀贞曰。兄位极台袞。当思献可替否。以辅明主。奈何校量瓦木。厕跡工匠之闲。欲令海內何所瞻仰。怀贞不能对。及尹思正为將作大匠。怀贞调发夫匠。思正减之。怀贞大怒。思正曰。公盛兴土木。害及黎元。受小人之譖。轻辱朝臣。今日之事。不能苟免。请从此辞。拂衣而去。杜门不出。上闻。特令视事。及怀贞被诛。代怀贞为御史大夫。
咸宣观亲仁坊。本是睿宗藩国地。开元初。置昭成肃明皇后庙。号仪坤。后昭成迁入太庙。开元四年九月八日敕。肃明皇后前於仪坤庙安置。二十一年五月六日。肃明皇后祔入太庙。遂为道士观。宝歷元年五月。以咸宣公主入道。与太真观换名焉。
太真观道德坊。本隋秦王浩宅。
都元观道德坊。本隋秦王浩宅。天后朝置永昌县。神龙元年。县废。遂为长寧公主宅。景云元年。置道士观。开元五年。金仙公主居之。改为女冠观。十年七月。改为都元观。
安国观正平坊。本太平公主宅。长安元年。睿宗在藩国。公主奉焉。至景云元年。置道士观。仍以本衔为名。十年玉真公主居之。改为女冠观。
元都观本名通达观。周大象三年。于故城中置。隋开皇二年。移至安善坊。元都观有道士尹崇。通三教。积儒书万卷。开元年卒。天宝中。道士荆朏。亦出道学。为时所尚。太尉房琯每执师资之礼。当代知名之士。无不游荆公之门。初。宇文愷置都。以朱雀门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干卦。故于九二置宫闕。以当帝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元都观兴善寺以镇之。
三洞观醴泉坊。本灵应道士观。开皇七年立。贞观二十三年。朱崇坊移换於此。
清虚观丰邑坊。隋开皇七年。文帝为道士吕师辟谷链气。故以清虚为之名。
天长观侍贤坊。本名会圣观。隋开皇七年。文帝为秦孝王俊所立。开元二十八年。改千秋观。天宝七载。改名天长观。
五通观安定坊。隋开皇八年。为道士焦子顺能役鬼神。告隋文受命之符。及立。隋授子顺开府柱国。辞不受。常咨谋\军国。帝恐其往来疲困。每遣近宫置观。以五通为名。旌其神异也。号焦天师。崇真观新昌坊。本李齐古宅。开元初置立。兴唐观长乐坊。本司农园地。开元十八年造观。其时有敕。令速成之。遂拆兴庆宫通干殿。造天尊殿。取大明宫乘云閤造门屋楼。白莲花殿造精思堂屋。拆甘泉殿造老君殿。昭成观颁政坊。本杨士建宅。咸亨元年九月二十三日。皇后为母度太平公主为女冠。因置观。初名太清观。寻移於大业坊。垂拱二年。遂改为魏国观。载初元年。改为崇福观。开元二十七年。为昭成皇后追福。改为昭成观。九华观通义坊。开元二十八年。蔡国公主舍宅置。其地本左光禄大夫李安远宅。开元初。为左羽林大將军李思顺宅。
玉芝观延福坊。本越王贞宅。为新都公主宅。公主舍宅为新都寺。废为郯王府。天宝二年立。名为玉芝观。
新昌观崇业坊。天宝六载。新昌公主因駙马萧衡亡。奏请度为女冠。遂立此观。
华封观平康坊。天宝七载。永穆公主出家。舍宅置观。其地西北隅。本梁公姚元崇宅。以东即太平公主宅。其后敕赐安西都护郭虔曜。今悉并为观。号华封。
元真观崇仁坊。东半以左。仆射高士廉宅。西北隅。左金吾卫。神龙中。为长寧公主宅。又吞人数十屋。主既承恩。盛加雕饰。朱楼綺阁。惊绝一时。韦氏败后。公主隨夫外住。遂奏为景龙观。初欲出卖。官估木二十万。山池仍不为数。天宝十三载。改为元真观。
福祥观布政坊。本开府竇瑊宅。天宝十三载置。
宗道观永崇坊。本兴信公主宅。卖与剑南节度使郭英乂。其后入官。大歷十二年。为华阳公主追福。立为观。元和八年七月。命中尉彭忠献帅徒三百人。修兴唐观。赐钱十万。使壮其旧制。其观北拒禁城。因是开复道为行幸之所。是日。又命以內库绢千匹。茶千斤。为兴唐观复道夫役之赐。又以庄宅钱五十万。杂谷千石。充修斋醮之费。杂记永徽四年四月敕。道士女冠僧尼等。不得为人疗疾。及卜相。文明元年二月十一日。金闕亭置一女冠观。並度內人。奉天宫置一道士观。芳桂万全等各为僧寺。各以旧宫为名。其年九月。册元元皇帝妻为先天太后。尊像于老君庙所。
先天二年五月十四日。敕王公以下。不得輒奏请將庄宅置寺观。
开元九年十二月。天台山道士司马承员上言。今五岳神祠。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也。五岳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冕章服。佐从神仙。皆有名数。请別立斋祠之所。上奇其说。因敕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
二十二年十月十三日詔。道家三元。诚\有科戒。朕尝精意久矣。而物未蒙福。今月十五日。是下元斋日。禁都城內屠宰。自今已后。及天下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元日。十三日至十五日。並官禁断屠宰。
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敕。每年春季。镇金龙王殿功德事毕。合献投山水龙璧。出日。宜差散官给驛送。合投州县。便取当处送出。准式投告。
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敕诸州元元皇帝庙。自今已后。每年二月降生日。宜准西都福唐观。一例设斋。
二十六年六月一日。敕每州各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至天宝元年四月八日。开元观主李昭宗奏。本观先是清都观。敕改为开元观。属元元降符。陛下加号。往年改额。题开元文字。今日崇号。合兼天宝之名。其额望请改为大唐开元天宝之观。敕依。其天下诸州开元观。並加天宝字。
二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敕。祠部奏。诸州县行道散斋观寺。准式。以同华等八十一州郭下僧尼道士女冠等。国忌日各就龙兴寺观行道散斋。復请改就开元观寺。敕旨。京兆河南府。宜依旧观寺为定。唯千秋节及三元行道设斋。宜就开元观寺。余依。至贞元五年八月十三日。处州刺史齐黄奏。当州不在行香之数。乞伏同衢婺等州行香。敕旨。依。其天下诸上州。未有行香处。並宜准此。仍为恒式。
二十九年九月七日敕。诸道真容。近令每州於开元观安置。其当州及京兆河南太原等诸府有观处。亦各令本州府写貌。分送安置。天宝三载三月。两京及天下诸郡。於开元观开元寺。以金铜铸元宗等身。天尊及佛各一躯。
天宝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敕文。追赠庄子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文子。列子。庚桑子。宜令中书门下更討论奏闻。至其年三月十九日。宰臣李林甫等奏曰。庄子既号南华真人。文子请号通元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灵真人。其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並望隨号称。从之。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上亲祠元元皇帝庙。追尊元元皇帝父周上御史大夫。復追尊为先天太上皇。母益寿氏号先天太后。
其年十二月二十日。太子宾客贺知章。请为道士。还乡。舍会稽宅为千秋观。至七年八月十五日。敕两京及诸郡所有千秋观寺。宜改天长名。
四载十月二十三日詔。其坟籍中有载元元皇帝及南华真人旧号者。並宜改正。其余编录经义等书。宜以道德经在诸经之首。南华等经。不宜编列子书。
五载二月十三日。太清宫使门下侍郎陈希烈奏。大圣大祖元元皇帝以二月十五日降生。既是吉辰。请四月八日佛生日。准令休假一日。从之。六载五月十三日。后汉张天师。册赠太师。梁贞白先生陶宏景册赠太保。
八载闰五月五日制。文宣王与圣祖同时。俱为教首。虽考言比德。理在难明。而问礼序经。跡亲授受。思广在三之义。用崇德一之尊。宜于太清太微宫圣祖前。更立文宣王道像。与四真列侍左右。
其年八月二十日。司封奏。道士籍每一载一度。永为恒式。至德二载十一月二十七日敕。道士女冠。宜依前属司封。
贞元七年四月。吉州刺史阎寀上言。请为道士。从之。赐名遗荣。
元和二年二月詔。僧尼道士。同隶左右街功德使。自是祠部司封。不復关奏。其年三月詔。男丁女工。耕织之本。雕墙峻宇。耗蠹之源。天下百姓。或冒为僧道士。苟避徭役。有司宜备为科制。修例闻奏。
大中五年五月。河中节度使郑先奏。永乐县道士侯道华上昇。詔改所居道净院为昇仙院。仍赐帛五百疋。以饰廊房。八年八月。敕改望仙台为文思院。始会昌中。武宗好神仙之事。于大明宫筑台。号曰望仙。及上即位。杀赵归真以惩其弊。是年。復命葺之。右补闕陈嘏抗论。立罢修营。遂改为文思院。
十一年九月。上命中使齎詔。就罗浮山迎道士轩辕集。左拾遗王谱。右拾遗薛廷杰。上疏极諫。上谓宰相崔慎由曰。为朕言于諫臣。虽少翁欒大復生。不能相惑。但闻轩辕生高士。欲与之一言尔。至十二年正月。至京师。上召入禁中。谓曰。长生可致乎。对曰。彻声色。去滋味。哀乐如一。德施周给。自然与天地合德。何必別求长生耶。上深嘉美之。

典籍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词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2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