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二

作者:孙诒让
尚贤上第八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眾,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將在於眾贤而己。」
曰:「然则眾贤之术將柰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眾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將可得而眾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將可得而眾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眾、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闔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於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於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於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閎夭泰顛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於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尚贤中第九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脩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顏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眾,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然后圣人听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寢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上有以絜为酒醴栥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皮幣,与四邻诸侯交接,內有以食飢息劳,將养其万民。外有以怀天下之贤人。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內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以此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疆。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是以必为置三本。何谓三本?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故古圣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夫岂为其臣赐哉,欲其事之成也。诗曰:「告女忧卹,诲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將休其手焉。古者圣王唯毋得贤人而使之,般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终身不厌。贤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终身不倦。若有美善则归之上,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寧乐在君,忧慼在臣,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人以尚贤使能为政,高予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而无禄,民不信也。曰:「此非中实爱我也,假藉而用我也。
」夫假藉之民,將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於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於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祲则不分,请问天下之贤人將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苟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此不肖者在左右也。不肖者在左右,则其所誉不当贤,而所罚不当暴,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亦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当暴。若苟赏不当贤而罚不当暴,则是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沮矣。是以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居处无节,出入无度,男女无別。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与谋\事不得,举事不成,入守不固,出诛不彊。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厉之所以失措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已此故也。何则?皆以明小物而不明大物也。
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故当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贤使能为政也。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夫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且夫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其心不察其知而与其爱。是故不能治百人者,使处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此其故何也?曰处若官者爵高而禄厚,故爱其色而使之焉。夫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则此官什倍也。夫治之法將日至者也,日以治之,日不什脩,知以治之,知不什益,而予官什倍,则此治一而弃其九矣。虽日夜相接以治若官,官犹若不治,此其故何也?则王公大人不明乎以尚贤使能为政也。故以尚贤使能为政而治者,夫若言之谓也,以下贤为政而乱者,若吾言之谓也。
今王公大人中实將欲治其国家,欲脩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且以尚贤为政之本者,亦岂独子墨子之言哉!此圣王之道,先王之书距年之言也。传曰:「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汤誓云:「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则此言圣之不失以尚贤使能为政也。故古者圣王唯能审以尚贤使能为政,无异物杂焉,天下皆得其利。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汤得之,举以为己相,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傅说被褐带索。庸筑乎傅巖,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此何故始贱卒而贵,始贫卒而富?则王公大人明乎以尚贤使能为政。是以民无飢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者。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於天。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邇、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所以得其赏何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尚尊天、事鬼、爱利万民,是故天鬼赏之,立为天子,以为民父母,万民从而誉之曰「圣王」,至今不已。则此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也。然则富贵为暴,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厉者是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从而贼\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詬天侮鬼,贼\傲万民,是故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室家丧灭,绝无后嗣,万民从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则此富贵为暴,而以得其罚者也。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伯鯀,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鰥寡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於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於民。」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隱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窕,小用之则不困,脩用之则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周颂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於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则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脩久也。故圣人之德盖总乎天地者也。
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夫无德义將何以哉?其说將必挟震威彊。今王公大人將焉取挟震威彊哉?倾者民之死也。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僧屡至,自古及今未有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將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此圣人之厚行也。」
尚贤下第十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眾也,刑法之治也,然而不识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若苟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今若有一诸侯於此,为政其国家也,曰:「凡我国能射御之士,我將赏贵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將罪贱之。」问於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能射御之士喜,不能射御之士惧。我赏因而诱之矣,曰:「凡我国之忠信之士,我將赏贵之,不忠信之士,我將罪贱之。」
问於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忠信之士喜,不忠不信之士惧。今惟毋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使国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大以为政於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然昔吾所以贵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临眾发政而治民,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而沮也。然则此尚贤者也,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同矣。
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眾发政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於小而不明於大也。何以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财不能杀,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财不能制,必索良工。当王公大人之於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是何故?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於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王公大人有一罢马不能治,必索良医;有一危弓不能张,必索良工。当王公大人之於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必不使。是何故?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於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逮至其国家则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则举之,则王公大人之亲其国家也,不若亲其一危弓、罢马、衣裳、牛羊之财与。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於小,而不明於大也。此譬犹瘖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
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是故昔者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濒,渔於雷泽,灰於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於傅巖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
古者圣王既审尚贤欲以为政,故书之竹帛,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於先王之书吕刑之书然,王曰:「於!来!有国有士,告女讼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择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能择人而敬为刑,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可及也。是何也?则以尚贤及之,於先王之书竖年之言然,曰:「晞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身。」此言先王之治天下也,必选择贤者以为其群属辅佐。曰今也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將柰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飢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飢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
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哉?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使不知辩,德行之厚若禹、汤、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躄、瘖、聋,暴为桀、紂,不加失也。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体,沮以为善,垂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劳来也;腐臭余财,而不相分资也,隱慝良道,而不相教诲也。若此,则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推而上之以。
是故昔者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武王有閎夭、泰顛、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日月之所照,舟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粒食之所养,得此莫不劝誉。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將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典籍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词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2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