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说京师翠微山

作者: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杭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脐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山,近人情也。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仿。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幸有泉,曰龙泉,澄澄然停其间,其秋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迟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圣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题记:本文评说京师翠微山,处处用人情世故进行比拟。以俯临京师故而不敢绝高;不居正北为杭障而居西北为个盖,近京而不敢远京,守中安份也;给人以攀跻之阶、喘息之憩,奖掖后进也,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谦让也;不孤山,近人情,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不为权贵不附权贵也;名之日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不以虚名招摇也;羡龙泉之迟,合而不露也;翠微之松肃,颂其严谨庄重也;翠微之松古之直,赞其刚正不阿也;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严谨庄重、刚正不阿之志士天地之间不可或缺也……这种写法新颖、独特,不仅把一座山峰写得切近人情、亲切有趣,且道出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柞,字瑟人,号定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举人,道光进士。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主客司主事等小京官,“一生困厄下僚”,四十八岁辞官南归,主讲江苏的丹阳云阳书院,五十岁暴卒。早年从外祖父段玉裁学文字学,又研讨经学、史学。在经学上,他提倡“通经致用”,是嘉、道间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在哲学上,反对孟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持“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在政治上,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社会改革,主张平均土地。晚年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抵御英军入侵,不与妥协。在文学上,正视现实,发抒感慨,纵横议论,“开一代风气”,他的思想中带有浓烈的启蒙主义色彩。他的山水小品,注重述说山川形胜的沿革及民俗风情的变化,视野开阔,意象生动,多寓有伤时忧国之意。有《龚自珍全集》。

典籍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词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2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