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利用 - 科技小发明 - 小制作 - 手工制作
一个人有20多项发明创造,你一定觉得他是个高学历的人。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来自江西九江的徐世贤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干着电工、领着工薪的人,可他就拥有了这么多项发明,是个不折不扣的民间发明创造狂人。
徐世贤今年37岁,在他的发明中,不仅有电焊面罩、移动式马桶、踢球踢得更准的球鞋,还有已经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的智能刹车系统和为医疗器具提供帮助的针式输液报警器,“我喜欢思考,也喜欢动手做一些东西,做多了就变成了发明创造。虽然我没读多少书,但我能在发明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有点腼腆的徐世贤笑着解释。
提起走上发明之路,徐世贤说,从初中就已经开始了,原来,徐世贤不喜欢读课本,而是喜欢看一些发明创造的课外书,还有就是喜欢观察,“比如初中我在踢球的时候,就在想能不能发明一种踢球踢得更准的球鞋呢?”徐世贤的头脑里经常冒出一些这样的奇思妙想。
读完高中后,徐世贤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独自一人到北京赚钱,一边继续他的发明,“其实去北京三年,除了满足自己在生活上的基本开销,其余的钱全都投入到磁能机的发明里了。”
徐世贤的发明创造范围很广,“不过,我的发明创造点子都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徐世贤说。就如智能刹车系统,这是他在上班的路上看到车祸想出来的,“车祸发生时,人很紧张,有时候就把油门当刹车使用,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有智能刹车系统的话,有的车祸就能避免了。”经过多次实验后,他终于成功发明了这个系统。
如今,徐世贤已经在厦门有了家庭,他对发明的热情高涨了好多倍,基本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耗在了上面。为了发明,他家里的生活条件下降了好多,“不过,家里人都支持我”。今年年初,徐世贤设计出了方便电焊面罩,“这个面罩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眼睛和面部,还可以避免普通电焊面罩不断移动的麻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过,发明的路并不是那么平坦。新年刚过,徐世贤就遭遇了一喜一忧:喜的是,他撰写的《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刚刚被权威期刊《城市建设杂志》选用;忧的是,已获得国家专利的“智能刹车系统”已至第三个年头,如果这项技术还没法转让出去的话,就不得不垫付每年千余元的专利年费。“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做专利最困难的就是钱,没有钱,什么也办不了。”徐世贤觉得自己的发明没能推广出去,很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