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网 » 专利频道 » 发明资讯 » 正文

华裔科学家领头尝试用人造子宫孕育生命

废物利用 - 科技小发明 - 小制作 - 手工制作

我们能在母体外孕育生命吗

  一些无所畏惧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孕育生命—在人造子宫中。

  胎儿生长在一个充满了泡泡的世界里:一开始,它自己就是个泡泡—受精卵;然后,它开始飘浮在另一个泡泡里面—潮湿、柔软、封闭的羊膜囊;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终它会开始释放出一个液体泡泡,然后就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释放—细胞分裂,与此同时这个胎儿在子宫中蜷缩着,漂浮着,吞咽着。两年前,正是这些泡泡让刘鸿清第一次确信:孩子是能够在母体的子宫外生长的。

  旅美华裔学者刘鸿清是设在纽约曼哈顿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殖医学和不育症研究中心下属的生殖与内分泌实验室的负责人,几乎是在不经意间,她成了美国人造子宫研究的领头人。从2001年起,她的实验室开始以取自人体子宫内膜的细胞为基础培养单片人体组织。最初的细胞是由不育症患者捐赠的,而培养这种人工组织的目的是用来帮助进行临床试管授精的研究—子宫内膜细胞是培育胚胎的理想平台,使用它培养出来的组织与母体本身的几乎没什么区别。

  不过,最初在塑料培养皿中培养出的组织只是薄薄的一层细胞,差不多只有蜘蛛网那么薄。“我们原本希望胚胎能够在这种组织上着床,”刘鸿清说,“这样我们就能了解更多有关胚胎着床的机理。但是很遗憾,试验没能成功。”不断生长的胚胎会冲破人造组织,接触到下面的培养皿,然后就像树木的根被石头阻断了一样死去。

  因此刘鸿清试着将几层组织逐层叠加在一起,直到成为一个立体模型,也就是一个独立的、不依靠任何支撑的子宫。终于,胚胎能够附着在这种人造组织上了。胚胎穿透人造子宫的内膜,放射生长出血管;然后它们开始从中吸取养分,并且排出代谢废物;继而分裂、分化,茁壮成长。

  在这之后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泡泡。前年,在一个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的试验中—也许是因为刘鸿清担心试验结果可能招来政客、激进分子和焦急的不育夫妇的过分关注,而没有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个老鼠胚胎几乎在人造子宫中完成了整个发育过程:它会动,会呼吸,会放出泡泡。“而且不只有一个泡泡,”刘鸿清说,“我们看到了很多泡泡。”

  在那一刻,她可能也清楚地窥见了人类生殖的未来和即将发生的变化。得益于她和其他人的研究,人造老鼠子宫可能将在10年内成为现实—这将是通向真正的人造子宫的一块重要跳板;继而,这些“婴儿孵化器”可能将取代天然子宫,授精将成为一种临床操作,而分娩也不再有痛苦;怀孕将不再只是女人的专利,从精子和卵子融合的那一刻起,胎儿的生存就有了保障......

  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这么顺利,没有多久,刘鸿清的啮齿动物胎儿就死去了。它还没有成形,扭曲的身体看上去更像是个海马而不是老鼠,无疑是个畸形的产物。在她植入的第二个胚胎身上也发生了同样的悲剧,第三个也是一样。“创造一个新生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刘鸿清说,“而且我们知道,用这种方法还要难上加难。”

 

专利交易 发明合作 商标交易

本周热门

本月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