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利用 - 科技小发明 - 小制作 - 手工制作
一次瞬间迸发的灵感,让学城市规划的他爱上研发,而且是风牛马不相及的轮胎防爆。
三年锲而不舍的坚持,让他的研发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并被企业家相中,投资3000万元共同开发。
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五年制)大四学生黄子通。
一起车祸引发的灵感
为什么不能想个办法,避免爆胎引发车毁人亡
黄子通是山东人,昨日记者联系上他时,他正在青岛外婆家。“马上我就要回武汉,共同开发协议虽说是签了,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出生于1990年的黄子通,语气沉稳。
2008年,黄子通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被保送到华中科大,学习的是城市规划专业。
黄子通喜欢搞发明创造,在高中阶段,就拥有两项专利技术。到了大学,他更是如鱼得水。
大一时,黄子通在网上看到一个爆胎引发车毁人亡惨剧的视频,“当时就有个想法,为什么不能想个办法避免爆胎呢?”他上网查询了相关信息,发现目前市面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防爆胎技术。
黄子通说,爆胎之所以会引发惨剧,是由于轮胎里气压迅速释放,无法支撑汽车导致方向偏离、汽车失控,如果有个办法保证爆胎后,气压不瞬间释放就好了。
沿着这条思路,黄子通想到了“化整为零”的思路,用多个填充装置将轮胎填充起来,而这也形成了他最终的专利技术。
三年锲而不舍的坚持
没有经费,垃圾堆里捡废胎做试验,经常只吃白米饭
跨界搞研发,黄子通首先要做的,就是恶补相关知识。
除了自己查资料学习外,黄子通经常去蹭课,逮着专业老师,就打破砂锅问到底。大二时,黄子通开始实施自己的科研计划。
研究轮胎防爆,必须有轮胎用来做实验,而且不是一个两个。黄子通用不起新轮胎,就去修理厂买一些废弃的轮胎。有时,他还到汽车修理店附近的垃圾堆里“寻宝”,运气好的话,一次可以捡好几个。
即便如此,黄子通还是感觉入不敷出,为解决资金瓶颈,黄子通采取了节衣缩食的方法。3年里,他几乎没怎么买过新衣服,吃饭也是以大米饭为主,偶尔买个素菜算是打牙祭了。
白米饭咽得下吗?“食堂里有免费的汤,就着汤吃米饭,味道也还不错啊。”黄子通说。
因为“不喜欢被围观”,他的实验场地非常不固定,“哪里没人,我就去哪里。”喻家山的半山腰、操场的角落里、树林里,都曾是黄子通的实验场所。每次做完实验,他就将废轮胎藏在草丛里,下次再去继续实验。班上20多位同学,包括他的室友,都不知道他具体在搞什么“尖板眼”。
去年底,黄子通终于设计出一种防止轮胎爆胎保护的安全装置。今年5月,该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201120542738.2)。
3000万元投资找上门来
“我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