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网 » 专利频道 » 发明资讯 » 正文

民间发明人路在何方

废物利用 - 科技小发明 - 小制作 - 手工制作

  “以后不会再搞发明了。”刚从北京科技博览会再次铩羽归来的龙双全声调很平静,也透着一股疲惫。
  如果不提及龙双全的“另一个身份”,58岁的他无论从外表还是现在的职业看,都是很平常的一个人:上世纪70年代的工科大学生,9年前不到50岁从单位内退,因为一次性拿到的钱和可预见的工资差不多。之后成为湖北宜昌当地一所机电学校的聘用教师直到如今。
  但这名曾经的宜昌当阳市电视台发射塔高级工程师,因为过去近20年个人搞发明的独特经历,其身上还有一个鲜明的“标签”——民间发明人,时兴的说法是非职务发明人。不论哪种称呼,似乎都给人一种非主流的固有印象。对龙双全来说,这个“标签”还意味着一段失意的人生过往,和大部分民间发明人似乎都无法避免的失败归宿。
  搞出第一件专利,血气方刚的他决心一定要亲手转让出去
  40岁时的湖北孝感人龙双全,用他自己的话说,虽早过而立之年,但还是血气方刚。在捣鼓出人生第一个发明创造并且拿到国家专利后,他的热情和信心都很满,决心一定要亲手转让出去。
  “我第一个发明搞的是定时器。你想那时候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很多东西都还是机械的。我给机械钟加个电子电路,变成一个机电一体化的东西,和一般的定时器还不一样。”龙双全举例说,以前的电风扇一般定多少时间后自动关,但不能重新开。用他这个定时器,电风扇可以自己扇几分钟,停几分钟,再扇几分钟,如此循环。后来市场上有了类似自动定时功能的家用小电器,都是用芯片控制,其成本自然比龙双全的高。
  带着一个装着样品、专利证书和换洗衣物的密码箱,1995年龙双全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自费到全国各地机械钟生产厂一家一家对口上门联系。东到上海、杭州、温州、无锡、苏州、南京,南到广州、深圳、东莞、虎山,北到沈阳、鞍山、大连、济南、青岛……行程近万公里,花费近两万元。
  龙双全当时的月工资100元出头,两万元钱,在当时来说的确不是个小数目。“幸亏那时火车票还非常便宜。”在广州被偷去密码箱后,龙双全靠仅存的事先买好的火车票回了家。
  “这个经历对我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从那以后,尽管我对创新有着特别的兴致与爱好,可我再也不敢想那些事了。”龙双全发誓再不搞什么专利发明,这一沉寂,就是4年。
  沉寂4年后,“不搞发明心里还是不安逸”
  “但不搞心里还是不安逸。”尽管第一次的专利转化失败,但龙双全的发明创造是得到许多人认可的。特别是他到上海时,上海钟厂的一名工程师还送给他一个电子钟的机芯,并对他说,机械钟定时器对机械钟的功能是很好的拓展,比较实用,但是样品太粗糙,可

专利交易 发明合作 商标交易

本周热门

本月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