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利用 - 科技小发明 - 小制作 - 手工制作
从有了第一项发明至今,专利发明人冯先生已经接到了数百封这样的信件,最近尤甚,最多时,他一天能收到40封。
百万元专利转让合同书
这封信来自湖南,是冯先生几天前收到的。
打开信封,开门见山就是一份 《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书(草案)》,其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莫过于“专利转让金额”一项,写着“专利转让费共计人民币100万元整”。
100万无疑是个诱人的数字,但冯先生无奈地摇着头说:“这又是骗人的。”
原来,对方自称王军,说是来自湖南一家叫做鑫源的公司。对方先是表达了购买的“强烈愿望”。之后,王军话题一转,马上说公司有5人要来厦门考察,往返路费每人两千,需由冯先生承担,并给了一个卡号。对方执意要冯先生先汇钱,当无法得到满足时,对方马上说:“你没诚意,不买了。”
随机抽取都是“皮包公司”
“我们这些发明人已经被这帮骗子盯上了。”冯先生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一大叠信件,足有100多封,“这还不是全部,我老家还有三四百封这样的信件”。
导报记者发现,这些信件有的来自北京,有的来自山东,还有来自上海等地,落款大多是信息咨询公司、科技发展公司之类。从2006年至今,他一共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自从拿到证书后,这种信件就一直不断。
随机抽取了数封信件,按照上述联系方式,导报记者一一联系,其中有的已经处于停机状态,有的竟说原先租房子的已搬走,还有的虽能联系上,也是想方设法让人往他们的账号里汇钱,不行就挂断电话。
就此事,福建九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林乐漂律师认为,这些“皮包公司”假借签订合同,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骗取他人财物,是一种合同诈骗行为。若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